糖尿病人如何更好地管理一天中的血糖?复旦团队揭示2型糖尿病的昼夜节律机制

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对小鼠和人类的研究就已发现,糖代谢中的胰岛素敏感性存在昼夜节律。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生糖在睡醒前后达到高峰,以防止睡眠中出现低血糖,并为睡醒后的神经认知和运动活动提供能量;与此同时,肝脏对胰岛素抑制糖异生的敏感性也在觉醒时达到高峰,以应对预期即将到来的进食行为,促进吸收膳食营养,补充在睡眠期间减少的能量储备。

正是这两种机制相互制约,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着血糖在一天当中的稳定。然而这种胰岛素敏感性昼夜节律的生理调控机制如何,一直未有明确答案。

糖尿病人如何更好地管理一天中的血糖?复旦团队揭示2型糖尿病的昼夜节律机制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丁国莲课题组与美国贝勒医学院孙正课题组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课题组等合作发现了视交叉上核(SCN)(SCN)中的GABA能(产生γ-氨基丁酸)神经元中的核受体REV-ERB-α和REV-ERB-β(此处称为“ REV-ERB”)GABA神经元可以控制胰岛素介导的小鼠肝葡萄糖生成抑制的昼夜节律,而不会影响规律的明暗周期的昼夜进食或运动行为。

REV-ERB调节参与SCN神经传递的基因的节律性表达,并调节SCN-GABA神经元的振荡性放电活动。在清醒时对SCNGABA神经元进行化学遗传学刺激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而恢复SCNGABA神经元放电或REV-ERB表达的时间模式则可挽救REV-ERB耗竭引起的时间依赖性葡萄糖代谢表型。

在糖尿病患者中,醒后血糖水平升高是“延长黎明现象”的定义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与延长的黎明现象表现出REV-ERB基因表达的时间模式不同,相比之下,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延长的黎明现象。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了解2型糖尿病的延长黎明现象提供了机制上的见解,同时更好地了解中枢昼夜钟如何调控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昼夜节律。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